更新时间:2025-08-04 点击数:38
科洛DPS 永凝液防水剂作为水性渗透结晶型无机防水材料,其防水效果的发挥不仅依赖材料本身性能,更取决于规范的施工工艺。从基面处理到后期养护,每一步操作都影响着最终的密封效果。下面结合材料特性,详细拆解 DPS 永凝液防水剂施工工艺的核心环节,确保与材料固有属性精准匹配。
一、施工前的基面准备:适配材料渗透特性的基础处理
DPS 永凝液防水剂施工工艺的首要环节是基面预处理,这直接关联其渗透结晶效果。根据材料特性,基面无需严格干燥,潮湿甚至有轻微明水均可施工,但必须清除表面浮灰、油污、松动砂浆等杂质——这些物质会堵塞混凝土毛细孔,阻碍活性成分渗透至
30-40mm 深度。对于宽度超过 0.6mm
的裂缝,需先用专用修补材料填充平整;蜂窝麻面区域需凿除松散部分并修补,确保材料能均匀接触混凝土本体。此外,基层混凝土龄期应不少于 7
天,表面需达到一定强度,避免因基层疏松导致渗透不充分。
二、核心施工步骤:遵循材料反应规律的喷涂操作
DPS 永凝液防水剂施工工艺的核心是通过分层喷涂促进晶体生成,具体步骤需贴合其化学渗透特性:先将材料按原液(无需稀释)倒入喷雾器,均匀喷洒在基面上,第一遍喷涂后,待表面呈半干状态(具体时间随环境湿度调整)进行第二遍喷涂。此时表层已初步形成硅石凝胶膜,二次喷涂可推动活性成分向更深层渗透,促进晶体在毛细孔内持续生长。总用量需根据混凝土密实度灵活把控,多孔或疏松基层可适当增加用量,确保活性成分充分渗透并完成结晶反应。
三、关键工艺要点:规避影响材料反应的常见问题
DPS 永凝液防水剂施工工艺需重点关注以下细节,以保障其渗透结晶效能:优先采用高压无气喷雾器,其雾化效果可使材料均匀附着;若使用普通喷雾器,需将喷头与基面距离控制在 30-50cm,防止雾化过度导致材料浪费或覆盖不均。施工时需避开极端温度环境,温度过低会导致材料化学反应速率下降,需延长操作间隔;温度过高则可能使表面水分蒸发过快,需通过间歇性洒水保持基面微湿,为晶体生成提供适宜环境。虽支持潮湿基面施工,但基面有明水时需先扫除,避免材料被稀释影响浓度,进而降低反应效率。
四、特殊场景工艺与施工后养护
在异形部位或特殊环境中,DPS 永凝液防水剂施工工艺需做针对性优化:阴阳角与管道根部易积水且应力集中,需增加 1-2 遍喷涂;管道周边采用“环形喷涂 + 毛刷补涂”组合方式,避免因喷头角度限制导致渗透盲区。新旧混凝土结合面需先对旧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,喷涂时重点覆盖接缝区域,利用材料促进新旧界面硅化结合,形成整体密封结构。
施工完成后 24 小时内,需避免基面受雨水冲刷或外力碰撞;高温干燥天气需每日洒水 2-3 次(持续 3 天),保持表面微湿以促进晶体成熟。养护期间禁止覆盖塑料薄膜,因其透气性差会阻碍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,影响硅石凝胶膜向晶体结构转化。待 7 天后晶体完全固化,即可开展后续工序。
DPS 永凝液防水剂施工工艺的核心是“适配材料渗透结晶特性”,从基面处理到养护的每一步都以“促进活性成分与混凝土充分反应”为目标。通过规范操作发挥其“渗透深、结晶稳、动态修复”的优势,才能形成与混凝土同寿命的防水体系,为结构提供长效密封保护。
关于DPS永凝液防水剂施工工艺相关内容介绍,科洛结构自防水技术(深圳)有限公司,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,大家可以参考了解。随后我们还会持续更新更多关于防水剂,抗裂减渗剂,结构自防水,防水方案相关资讯,欢迎随时关注。如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:13922896181